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2018年10月11日,应郑州市金水区疾控中心的邀请,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安排副主任医师马晓娟到郑州市七十六中开展“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健康知识讲座,来自76中的500多百名学生及教师聆听了讲座。

  讲座现场,马晓娟医生从现代健康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处理等几个方面系统地向学生们进行了阐述。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的表现,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及社会功能完好状态。

  我们先了解一下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实质上就是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理论。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性的冲突,而对付冲突的办法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前者有助于自我的成长,形成较好的顺应能力;后者会削弱自我发展,阻碍顺应能力的形成。

  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环境对能否以积极的方式去解决特征性的冲突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青少年时期(12-18岁)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它将为成人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我同一性”本意是证明身份,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统一风格”的自我。

  简单理解大概就是把自己“众多的人格”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意味着个体和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这一阶段容易产生的冲突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院长常国胜一直强调:对心理障碍,尤其是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谓正常与不正常的划分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而且,正常与不正常的判别,还受一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在某种范围内看似异常的行为,在另一种环境下就不足为奇了。他强调心理疾病的确诊是十分困难的,最好不要盲目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定论。看见书上写了一些症状,就往自己身上套,这种做法是极为有害的。如果真的发现自己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主动请教心理专家或医生。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副院长李丽为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也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也是“成长的烦恼”,处于这一成长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很敏感。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一旦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面对一时难以妥善处理好的问题就容易走进死胡同,并有可能导致悲剧。所以这个阶段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抗挫折能力,鼓励采取理智的积极应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心理卫生中心党支部:张凤林李丽)

  200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修神经内科,在湘雅二医院进修精神心理科,在河南省精神病院进修MECT治疗。主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神经症,青少年的情绪障碍。

延伸阅读:

上一篇:中学生常见的五种心理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