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微课紧急情况下的儿童保护原则和工作方法

  应急微课紧急情况下的儿童保护原则和工作方法!儿童主任重点服务全国的儿童社会工作者,特别是村居儿童主任及乡镇儿童督导员,为大家提供专业服务指导和前沿咨询

  近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份报告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全球预防和应对暴力的服务大范围中断,儿童更易遭受暴力、剥削和忽视。在疫情暴发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救援人员忙于医疗救治和满足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往往容易忽略儿童的风险。

  我们需要关注儿童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以及灾害后续产生的长期负面影响。这一堂课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紧急情况下儿童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工作原则和方法。

  紧急情况是指具有威胁性、需要采取紧急行动的情况。例如地震、洪水、疫情暴发等。

  儿童保护指的是“预防及应对虐待、忽视、剥削及其他所有形式的暴力侵害儿童行为”。

  首先,与成人相比,儿童面对灾害时更加脆弱,特别是困境儿童面临更高的风险。

  其次,灾害会破坏儿童生长和发展的环境。对儿童而言,自身遭受暴力及负面影响的风险增加;对于其所处的家庭关系,与家人分离、家人失业都会扰乱家庭支持,增加遭受虐待风险;在社区和社会层面,灾害可能引起停课和社区服务中断,教育效果下降、娱乐空间压缩;部分群体也可能遭到污名化和歧视,加剧儿童心理困扰。

  以疫情为例,过去半年里,学校停课和限制人员流动等隔离措施打乱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支持,同时亦令父母和照顾者压力变大,增加了家庭疏忽、暴力发生的风险。另外,人员伤亡、日常生活变化都会造成儿童精神健康困扰。儿童甚至还面临成为童工、无人监护或与家人失散等风险。

  紧急情况下的儿童保护工作旨在降低儿童的脆弱性和面临的风险,通过优化环境、人员、流程以及儿童保护主流化增加儿童保护的因素。

  儿童工作者在开展救援行动中必须遵守十大工作原则,其中前四项原则也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四大原则,指导所有的儿童服务工作。

  儿童工作者必须确保救援行动回应了儿童的生存权,以及儿童的生理、心理、情绪、社会发展需求。除了作为直接受灾的儿童群体外,也要留意受灾或感染的成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影响到儿童监护的问题。

  紧急情况往往会加剧差异,迫使原本遭受歧视的人群更加边缘化,工作人员应当识别这些新形式的歧视,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个人。在日常工作中汇总困境儿童/家庭的名单,有助于儿童工作者在紧急情况中更及时关注到这些人群。

  儿童工作者要确保男孩、女孩都能参与到应急预备和回应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使其力所能及地发挥作用。儿童表达想法,不但可以舒缓他们的压力,有时候他们也能提出符合其自身需求和有创意的意见。

  在所有和儿童有关联的行动中,儿童最大利益都要作为优先原则指导紧急回应和干预。比如,一些物资的准备和发放需要留意是否顾及到儿童的需要。

   原则5:提高人们的安全、尊严和权利,避免其受到进一步伤害

  参与救援的个人或团体必须竭尽全力地避免救援工作对于受灾人群造成进一步伤害,尤其是避免使儿童陷入更大危险或使儿童权利受到侵害。

  例如:发放物资的时间和地点欠周全,缺乏适合照顾儿童的设施,导致单亲家长为了领取物资,把儿童独自留在家中,无人照顾发生意外。

  保障所有受灾人群都能获得人道援助,特别是边缘群体或来自困境家庭的人员。提供人道援助时不应歧视特定群体或个人,同时要优先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成人和家庭。例如,在信息宣传时,只使用网络信息传播,容易忽略家中缺少电脑设备的家庭。

  大型灾害对于个人和团体生活造成干扰,导致生活变故,给人带来不安,而青少年最容易受到情绪影响,他们可能产生厌学情绪或沉迷网络来发泄心中的苦恼。可在受灾地区开展心理健康团体活动或心理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尽快适应、恢复正常生活。

  通过准备信息证明文件、政策宣讲帮助儿童链接资源,确保基本权利的实现。例如,帮助因灾害临时失业的家庭申请低保补助,维持儿童和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灾难发生后,人员、程序、法律、机构和儿童保护的机制都可能变弱或者低效。在相应行动中,应当延续和恢复儿童保护系统,包括社区的儿童保护机制。

  例如,疫情中,社区的封闭管理导致儿童工作者无法开展家访服务,追踪困境儿童的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支持。这时就需要采取其他方式,例如手机联络或通过亲友监测儿童的情况,避免灾害造成的疏忽照顾或监护不力。

  紧急情况下的儿童保护旨在增强保护儿童的因素,强化儿童的抗逆力,解决或排除儿童面临的风险因素。

  例如,灾害发生后,在灾区组织教职员工为学生开展灾后第一课,内容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疫知识等,帮助儿童尽快走出灾害的心理阴影,适应新生活。在地震或洪水发生后,原来的公共娱乐场所受到破坏,成人无暇照顾儿童,就可以在灾区搭建临时儿童友好空间,组织孩子们开展游戏、教育等活动,有助于孩子们尽力恢复到原来的精神状态。

  以上的工作原则不仅是工作人员专业性的表现,也关系到儿童和家庭在接受援助时应当拥有的权利,在服务过程中也应让其知晓,并设立监督投诉机制。

  谈到紧急情况的儿童保护工作,我们不仅要通过开展反家暴宣传、开通求助渠道等方式提供独立的儿童保护服务,还可以多踏出一步,将儿童保护的元素纳入各种类型的救援行动中,即儿童保护主流化,这有助于减少救援行动中因考虑不周,增加儿童面临的风险,避免儿童遭受不同种类的虐待、暴力、剥削和忽视。下面,我们就以发放救援物品为例,说明如何将儿童保护主流化。

  根据《人道主义行动中儿童保护的最低标准》中的建议,在发放救灾物品时,我们应该做到:通过有效及合理的物品发放体系,确保儿童免受暴力侵害。

  1) 在村居寻找安全、无障碍的物品发放点,优先考虑儿童和儿童照料者的需求,如避免长时间在暴晒中排队领取物品。

  6) 对物品发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滥用权利和剥削行为设立监督和反馈机制,通过口头或张贴公告等形式告知群众接受援助时的相关权益。

  大家看,一个简单的物品发放工作,我们都可以将儿童保护理念和原则融入其中,这就是所谓的儿童保护主流化,能够提醒我们在每一项救援工作中都做到保护儿童。

延伸阅读:

上一篇:儿童心理健康的五个标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