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关爱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

  新闻观察:关爱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学习使我妈快乐”,是社交媒体的流行语,最近,有人将它做了修改,变为“去学校学习使我妈快乐”。的确,随着疫情影响,开学时间的推迟,孩子宅在家里的时间更长了,因为上网课、完成作业等问题,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就让很多人头疼:管了就吵架,不管又不行。记者从市仙岳医院了解到,截至10日,疫情期间厦门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通电话,这其中,儿童青少年由于跟家长闹矛盾出现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案例明显增加,有些青少年甚至因此产生负面的行为。那么,疫情期间,该如何引导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呢?

  市仙岳医院心理咨询师介绍,11日上午,一名14岁的初中女生来电向医生倾诉,由于学习问题,10日晚跟妈妈吵架,自己一度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情绪。

  市仙岳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与心理咨询室心理治疗师 吴秀蓉:妈妈觉得作业太多了,她要赶紧去完成,但是到了九点多的时候可能看到孩子还在刷手机,然后她就非常的生气,生气之下她妈妈就说了一句话说,你干脆辍学算了,你一点用都没有(孩子)她情绪非常的崩溃啊,觉得自己一点用处都没有。

  开学时间一再推迟,学生在家的特殊学习时期,如何做好心理调适?10日,市教育局发出《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信中,对家长如何做好自己和孩子的心理调适提出了建议。一些专职心理教师认为,中小学的孩子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家长应积极引导和示范,在这个基础上,彼此需要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厦门外国语学校心理教师 傅佳佳:一个是活动空间受限,一个是人际交往受限,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压力很大。在很多方面,我们需要对孩子做出引导和示范,去接纳他,理解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去尊重孩子的感受,去做平等的沟通。

  上午,市教育局还通过厦视三套《空中课堂》播出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课,老师和医生建议,虽然这段时间孩子们都是在家自学,但也要制定日常作息表,在学习之外,亲子之间要通过运动、音乐、制作美食、料理家务等,形成更多互动。

  厦门外国语学校心理教师 傅佳佳:孩子要有一个主动的求助沟通意识,遇到问题能够主动敞开心扉,在疫情发生的时候,去关注积极的正面的事物,来带动整体的内心感受,对生命要有更多的敬畏,对当下的生活有更多的感恩。我想很多孩子身上,也许也慢慢地获得了一些责任意识。

  市仙岳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 张振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一起去商量去制订,相对合理的学习计划、生活的计划,一定要尊重孩子自主的意识。

  面对疫情,也有人会产生抑郁、焦虑情绪,对此医生建议,大家要合理控制每天浏览疫情信息的时间,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舒缓紧张的情绪,同时还可以寻求亲朋好友相互支持,正向互动。

  市仙岳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 张振清:正性的情绪越多,比例越大,你的焦虑就会减轻。比如说你去读一本书,连续几天去读一本书,这样你摄入负面信息比例就已经下降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你的安全感,这种焦虑就会缓解一些。

  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里久了,不少孩子和大人之间出现了矛盾问题。相比成年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需要关心和疏导,怎么看?

  即使没有疫情问题,当代家庭关系中的亲子问题也很突出和普遍。更何况,疫情期间有大把的时间父母和孩子宅在家里,督促宅家的“神兽”上网课、做作业,控制玩手机和打游戏时间,亲子关系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很多家长都抱怨快被气出了“内伤”。

  疫情打乱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节奏,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情绪,我们既要防控有形的“新冠病毒”,也要调节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负面情绪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和病毒一样有一定的传染性,处理不好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加剧亲子冲突。特别是未成年人,心理还不是很成熟,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都比较差,属于负面情绪的易感人群,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学校推迟上学,需要持续待在家里,外出活动减少,不能和同学一起,负面情绪会持续累积和积压,容易出现恐慌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问题,或者沉迷线上社交、沉迷网络视频游戏等行为问题,更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有效疏导,帮助他们调节和改善情绪,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树立良好心理状态。

  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对全社会都是件大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专业机构都有责任。我的建议,将心比心,用“心”化解。

  家庭是应对疫情期间未成年人心理应激反应的“第一战场”,首当其冲。家长要多一份耐心和巧心,耐心指的是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信任,给予孩子一定独处空间,发生冲突时要主动按下“暂停键”,巧心指的是,遇事要更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粗暴,比如,和孩子共同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防止孩子沉迷网络,转移孩子注意力,全家共同来完成家务、手工、亲子游戏、制作美食、打理植物等。

  学校和老师要有心,网络在线课程要增加一些心理健康课程,分享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传播正能量,并且,借这个机会,加强生命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保护自己,关爱生命,敬畏大自然。

  政府要多一份责任心,在防控疫情、复工复产的同时,要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的心理健康维护机制,早提醒、早发现、早干预。

  社会各界特别是心理专家和志愿者要多一份爱心,可以采取爱心热线、专业援助的方式,帮助学校和家长提高心理干预的专业素养。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暖春计划”守护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