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废除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来自抗疫一线医生的谏言

  请废除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来自抗疫一线医生的谏言。看到各种各样的不同意见后,我作为抗疫一线医生,恰巧也要晋升正高,那么就来客观谈谈我的体会。

  相比国外,现在的中国环境太安全,以至于大家在平静安宁的生活中,渐渐淡忘了当初人心惶惶如临世界末日的那段经历。

  我们每一名医护突然接到一线通知的那一刻,内心强烈的慌乱和掩不住的泪水,都是当初最真实的表现。但没有人退缩,没有人讲客观或讲条件,这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职责。

  即使后来证实隔离病区医护基本无感染,也是大家拿生命冒险来验证出来的结果,是人生的一次巨大挑战,现在来看也是一个机遇。

  平心而论,我从抗疫一线安全归来,健康未损身体无恙,而且得到了一万多元的抗疫补贴,包括国家专项补贴、宋庆龄基金会补贴,湖北省口腔医学会补贴,现在我最真实的情感,已然不是作为抗疫一线人的骄傲,而是感恩,既感恩医院提供的良好的防护措施,也感恩获取的这些物质奖励。与那些同期战斗在医院各个岗位包括临床、行政、后勤而未划入一线档的同事们,我虽问心无愧,但也为同事们略感不平。

  而一线人员优先晋升的政策,让我在倍感欣慰之余,也有了一丝忧虑。国家对一线人员的各种奖励,这个度怎么把握,真的很难权衡。因为无论怎么做,都会引发新的内部矛盾,可以预见,这种矛盾将日趋激化。

  最近,有一种呼声非常高,这种呼声近些年来在医疗圈一直没有停止过,几年前也有人大代表提案,那就是:废除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取消医师晋升制度!

  晋升正副高职称的评定机制,曾经一直以来都是唯科研、论文、专利为重要指标,同时造就了全世界最庞大的学术不端团体和个人,以及最密集的学术产业链,从上而下,从高层到基层,全面开花。关于这一点,本想写一万字,但想到全国所有医护基本都能心领神会,我觉得多写一个字都是污染屏幕,就略过去。

  尽管不写,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阵阵咒骂声,其中也包括这种晋升评定机制的既得利益者,因为TA们付出了高昂的金钱代价;更包括广大的受害者,TA们无数次默默挂掉论文贩子们的电话,专注于平凡的临床工作中。TA们鄙视这种行为,也厌恶同流合污,还抱有对评定机制改革的幻想!无情的现实却一次次证明:Too young,too simple!

  任何行业都有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引领医学向前发展,但实属太少。绝大多数医学科研,无论自撰还是抄袭,都是赤裸裸地以晋升为初衷,从立项到研究,既无临床实用意义也无推广前景,但基本上都会出“成果”,并最终冠以“国内领先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也让医护们对中国医学的国内水平有了相对客观的认知,医务人员对此都心照不宣。

  大到国自然基金,小到基层科研立项,有背景的,浪费国家的钱;没背景的,浪费自己的钱。目的都是一样,每一个毛孔里都流着私利和肮脏的东西。更为无奈的是,大家都熟视无睹并已习以为常。

  今年很多医院晋升评定机制有所改变,原则上降低了科研论文的比重,在抗疫一线优先的前提下,同时增加了临床病案、个人业绩、社会评价、患者满意度等等方面,而这里面由于缺乏侧重点与量化指标,实施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弹性

  但是由于这个指标更加难以量化,弄虚作假的空间甚至可以超过科研论文,所以也无法在评定中参考,这是硬伤。

  无论是老的标准还是新的评定标准,都客观上存在弊端,多所医院的同行们给我的信息中,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这种晋升体制对医疗行业的巨大伤害。

  第一、破坏了干群关系。所有医院的领导,为了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而反复优化评定标准,仍然不能让全体医护满意,矛头与压力都推向了领导和人事部门。第二、破坏同事关系。为争夺指标名额动用一切手段,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第三,破坏上下级关系。科主任在调节晋职者工作与维持科室运转上,不得不艰难权衡,容易顾此失彼而导致关系僵硬。

  这种体制,影响的不仅是医生的利益,还有患者的利益。医生如果不能把精力集中于治病救人,却耗费在迎合政策、弄虚作假搞投机,尔虞我诈拼关系等等上面,对患者而言意味着灾难。

  医闹伤医事件曾一度被认为是困扰医生情绪的最主要因素,其实不然。伤医事件虽然不少见,但并不是每个医生都会遭遇,客观来讲,大部分医生都不会遇到。而晋职的困扰,基本上每个人都迟早会面对。

  国家给到公立医院的正副高岗位是按人员基数划比例控制,这种控制模式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

  控制岗位比例并不能维持医院老中青结构及人才梯队建设!各医院的共同困境是:高年资医师越来越扎堆而退休慢,新入职者越来越少而辞职率居高,造成高级岗位紧张。解决的途径应该是多引进新人来扩充分母,而不是削减分子。

  控制岗位也并不能形成择优上岗的局面,反而因职评体系的天然弊端滋生巨大的腐败和利益投机,岗位争夺白热化,医疗的本质严重偏离治病救人的宗旨,医务人员重心转移。

  既然有如此多的弊端,为什么一定要控制岗位?答案似乎只剩下一个,控制工资档。每多增加一个岗位就多增加一份支出,而且到退休后都会高一个档的工资。

  那么,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一个话题上,该不该控制医生的工资。以前,不好说;现在,必须说,完全不应该!

  今年以来,全国公立医院开展了摧枯拉朽式的整顿,尤其是药械回扣空间基本消灭。其实,很多医生都在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大家都希望拥有合理的阳光收入,希望用工资来体现劳动价值,疫情过后多数医院财务下降绩效发放减少,收入更是直接寄希望于工资,然而,工资并没有相应上调。

  每个人都感觉到,公立医院的寒冬已经到来了。说轻一点,一片死气沉沉;说客观一点,已经处于要死不活的状态;说重一点,公立医疗体系已岌岌可危。哪怕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这种苗头!

  在这样的形势下,合理地上调工资是必要的。废除正副高岗位制,按医务人员的资历不设障碍地自动上调工资档,是一种最现实、可操作性最强,代价最小的方案,一方面稳定医疗队伍和情绪,另一方面让年轻医生能看到前景,减少离职,建立持久的职业归属感。

  那么,一旦摆脱了晋职的压力,会不会让医生失去奋斗目标、得过且过混资历、缺乏科研创新动力而自甘平庸?不会!

  然而,如果废除规则取消晋升制度,保守预测一下,中国95%以上的医学科研、论文、专利将彻底消失,必然导致那条庞大的产业链瞬间崩溃,而它涉及的利益链错综复杂,既得利益者拥有制定规则的话语权,这是另一个维度下的搏弈。

  谏言、呼吁、呐喊,是当前医务人员唯一的选择。教育行业跟医疗行业有相同的积弊,经过长期的呐喊,教师取消晋职体制已经走上计事日程,我想,医生,也应该不远了吧!

  我深信,决策者并不会一直因循守旧。任何体制的巨大变革,都是多年矛盾与症结积累,对行业发展的障碍已为千夫所指,才能最终带动变革。我希望能看到大家鲜明的态度,听到大家共同的的心声。

延伸阅读:

上一篇:教授“看病最好找35~45岁副主任医师”说法引争议(1)_热点荟萃_光明网(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