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医工作者的脉诊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调查评价doc

  临床中医工作者的脉诊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调查评价doc,临床中医工作者的脉诊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调查评价 凭脉诊病断证,是中医处理临床问题具有代表性的有效方法,亦被 广大群众视为中医的象征: 三个指头一个枕头。脉诊是中医诊法重 要的组成部分,是辨证论治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之一,在中医诊断 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脉诊作为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诊断技能,历史 非常悠久,但自 1840 年以来,西学东渐,脉学的发展历经前所未 有的挑战,时至当今,更由于部分中医临床阵地的西化,使得传统 的诊断方法面临或可失传的境地。 基于我们对《中医诊断学》脉诊内容的学习、认识和临床见 习、实习的感触,认为在目前纷杂的中医科研思路中,有必要对临 床中医工作者的脉诊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客观评价。因此,我们以 中医临床人才的高层位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为研究平台,调研逐 渐被边缘化的中医特色诊断方法脉诊在中医药前沿高级人群实践工 作中的实际意义和运用概况,以期从当今中医临床角度,为脉诊理 论和实践规范化进程提供临床一线数据支撑。 本研究分预调查和正式调查 个阶段进行。预调查阶段主要是将课题组在指导老师及有关专家指导下设计的问卷在小范围内进行 咨询调研,回收后,针对问卷加以统计,并作初步分析,以期优 化、完善问卷内容。正式调查阶段则是将完善后的问卷通过现场问 卷发放和电子邮件发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项目研究。现将咨询调 研结果总结如下。 对象选择参加问卷调查的专家均来自临床一线,并已被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或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第二批优秀中 医临床人才、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或河北省 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问卷设计及发放情况课题组在系统学习《中医诊断学》 课程以及相关脉学专著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有关脉诊研究的文献资 料进行分析讨论,制订设计方案,精心设置问卷内容,并于 2011 07在宁夏银川举行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学术年会 上,请教、咨询国内部分著名中医诊断学专家、学者。而后,经导 师指导,加以修改、完善,形成初始问卷。于 2011 -08 在河北省 中医药科研方法培训班( 2011 放问卷40 统计处理按照初始设计方案,先将相关内容进行归类, 然后统计问卷各问题的频数,计算其在所涉各问题中所占的百分 比,排出序次。 基本信息本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39 份。在回收的有效 问卷中,涉及各类临床人才 39 所有被调查者均为副高以上临床职称,从医年限 10 ~15 14人,20 年以上 17 人,地市级中医或综合医疗机构25 内科26 人,外科、妇科、儿科、 骨伤科各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7 人,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2 脉诊技能传承方式及评价59. 0% 23人次) 的被调查 者认为,脉诊技能的掌握受益最多的是在本科教育阶段。同时,也 与拜师学艺( 14 人次,35. 9%) 和自身揣摩( 人次,15.4%) 密不可分。与师辈相比,19 48.7%)认为他们这一代人脉诊技 巧一般,并有 17 43.6%) 认为远远不及师辈,只有 7%)认为切脉技巧与师辈不相上下。与此同时,还表示了对 下一级医生脉诊技巧的忧虑: 认为下一级医生的脉诊技巧一般的有 25 64.1%; 远远不及的有 10 25.6% 认为不相上下的仅有 1%。在对自己脉诊技能和方法影响 最深的古代医家中,按照由多到少的次序排列,依次为张仲景、李 脉诊的价值及意义调查结果本部分设计了 个问题,从被调查对象对脉诊的认识和实践运用以及与其它诊法的比较等方 面进行问卷评价。见表 可见,92.3%的人认为脉诊的方法极其重要或非常重 要,并有 71. 8% 的人认为脉诊应该排在各种诊法的前两位。 76. 9% 的人在临床上对患者的脉象均加以诊察,尤其是对于危重 患者,脉诊的运用率可达 79.5%;56. 4% 的人认为与舌诊相比, 脉诊的临床意义不相上下。 此外,按照统计频次分析,大家认为脉诊的临床意义在于能够 判断疾病性质( 33 人次) 、分析病证虚实( 31 人次) 、推断疾病部 24人次) 及估计病情预后( 24 人次) 。64. 1% 的人认为脉诊 的方法在临床有被淡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为理论抽象( 32 、缺乏经济效益(12 人次) 、方法陈旧( 人次)、意义一般( 诊脉方法在诊脉的常用部位中,全部被调查者均以切寸 口脉为主,有 20.5%) 兼及趺阳脉,只有 辅以人迎脉,所有人员在临床均不使用太溪脉。在诊脉指法的运用上,29 74.4%) 是以三指总按与单按相结合,另外 10 25.6%) 主要采用三指同时按脉的方式。在诊脉时间上,25 64.1%)平均分配给每个患者的时间大致在 min左右,在 min以上者分别占到 10. 3%( 15.4%) 诊脉时间在1 min 左右。 病脉归类调查结果在课题组对浮、沉、迟、数、虚、实 六纲脉所包括的脉象进行的调查中,被调查者显示出了非常不一致 的观点,体现了其对病脉归类的不同意见。具体见表 对脉诊一般知识的理解34 87.2% 10.3%) 5%)认为这种配属方法荒唐。关于脉象的 种类: 18 46.2%) 认为病脉的数量在16 20种之间,16 41%)认为在 10 种左右,另有 7%)认为病脉数量在 21 ~25 种之间,1 认为在28 种以上。30 76.9% 12.8%)认为这种方法不科学,另有 7%)则表示说不 清楚。 对于脉诊理论中争议较多的脉症从舍和弦缓脉能否相兼的问题: 76.9%) 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采用舍脉 20.5%) 的人认为不可 以。26 66.7%) 认为弦缓脉可以相兼出现,8 20.5%) 则表示说不好,另有5 12.8% 脉诊现代研究及其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在对现代脉诊仪器 设备脉象仪的研究与使用进行的调研问题中,所有调查对象均未使 用或见过脉象仪,但 31 79.5%)表示听说过,另有 20.5%) 表示不清楚。30 76.9%) 认为脉象仪的研制不可 以替代传统凭手摸脉的方法,也有 20.5%) 表示说不好, 只有 5%)认为可以替代。在问到切脉的同时,您是否让 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时,34 87.2%) 表示应根据病情需要做, 分别有 1%)很少做或认为没必要做,仅有 5%)认为必做。 问卷设计与完善本次问卷在专家指导下,共设计了 30 个问题,内容涵盖了对脉诊价值和意义的评价、脉诊的方法与传 承,以及对脉诊一般知识的理解和对重要理论问题的认识等方面。 但在对预调查结果分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包括: 问卷打印、校对的失误;问卷措词的欠严谨性; 题型( 单选、多 设置的不合理性;个别问题备选答案顺序有待调整; 个别问 题的备选答案有待补充。以上问题已在正式问卷中得以解决。 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与真实性本次调查的对象覆盖了目前 河北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所有培训项目,均来自临床第一线,是经 过国家或省内层层选拔出的临床工作佼佼者。就参与本次调研的范 围来看,各科分布较为均衡,代表性很强。由于采用了即时问卷、 即时回收的方式,因此,使得本次调查更为真实、客观。 脉诊在现今临床仍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通过本次调 查发现,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这些人员在其自身业务成长以 及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传统中医诊法的运 用和价值体现。更多的分析,将在本研究项目后续正式调研阶段, 围绕抽样文献调查进一步展开。 脉诊被淡化的原因分析脉诊,又称切脉、诊脉、候脉 等。《素问三部九候论》将脉诊提到很高的地位,指出: 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难经》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首创独取寸口的理论,并一直沿用至今。此后,历代医 家大都十分重视脉诊,均从不同侧面强调了脉诊的重要作用。如李 东垣指出持脉有道,虚静有保以此参伍,以决死生之分矣,张景岳 则认为: 脉者,血气之神,邪正之鉴也。徐灵胎也提出虚实之要, 莫逃乎脉。中医传统的脉诊方法曾被现代自然科学家称为无创伤性 诊断的巅峰。然而,在所谓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医传统的诊断 方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望、闻、问、切的技能融入了微观检 测,医疗单位给各科室制定的经济指标使得中医师在追逐经济效益 的同时,使得脉诊等传统方法边缘化,甚至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脉诊技能被淡化的主要原因是传承的难 度和经济效益的缺失。在此,期望脉诊客观化研究进程进一步加 快,同时呼吁国家从卫生工作政策上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不 以经济效益作为评价中医师临床工作业绩的主要考核指标。 脉诊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对 病脉种类的认识差异很大,与传统中医 28 脉相比,大多数( 35 人,89. 7%) 认为其数量当在 10 20种之间。这一结果,凸 显出中医临床阵地的缺失和实践视野的局限。另外,对于病脉分类 的不同认识,也使得对脉象特征的界定这一命题显得格外重要。今 后,中医学术界应进一步加强对脉诊的理论研究,提高对疑难病症 的诊断水平。必要时,借助现代研究手段和方法,延伸学术视野, 提升诊疗水平。

延伸阅读:

上一篇: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脉诊时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