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急救日:民众急救技能普及率堪忧

  世界急救日:民众急救技能普及率堪忧,近日,上海一中年男子在地铁2号线犯“癫痫”,在现场乘客束手无策时,一位外国乘客掏出钱包,伸到男子嘴中让他咬住,并及时帮他从包里拿出药片服下。这成为网上流传的热帖。其实,这个景象正是国人自救知识极度缺乏的缩影。

  今天是“世界急救日”。记者近日在南京的地铁站、商场和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40名市民,年龄从60岁至6岁,知道这个日子吗?回答都是“不知道。”对于基本自救常识的回答,更是令人失望。“当看到有人突发癫痫,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当家中老人在浴室里突发心脏病滑倒,在河边看到儿童溺水后,你会怎么办?”回答惊人的相似:85%的人回答拨打“120”,10%回答拨打110,只有5%的人说,遇到儿童溺水救上来做人工呼吸。可记者再追问,“人工呼吸会做吗?”这位被访者尴尬一笑,摇头并匆匆离去!

  在医院和社区采访,记者更是听到太多这样的悲剧:9月3日,在南京鼓楼区一家驾校学车的市民白女士经历了一次不足60岁的驾校老师猝死事件。白女士介绍说,学员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事发地点离医院不足百米,医护人员接电话后一路小跑赶了过来。可就是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司机呼吸、心跳已全部停止。事后,医护人员说,如果当时车上有人会急救,那怕只是简单敲打几下司机师傅的胸口,也能给他们的抢救赢得时间。

  “前不久,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凌晨在家上厕所时,突发脑溢血昏倒在地抽搐,晚上吃的饭菜全吐出来了,家人看这情景惊惶失措,打完120后,一家人坐在那里干等,没采取任何措施。”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旭东说,“等120赶到时,老太太已经窒息十几分钟了,运到医院后生命体征已经完全消失了,当时家人只要帮老太太一把,比如把她的头轻轻地弯向一侧,不让呕吐物呛入气管,或把嘴内呕吐物抠出来,保持气管通畅,老太太完全可能救活。”

  “心源性猝死的最佳抢救时间,仅有宝贵的4-7分钟,最多不过10分钟。错过这几分钟,效果剧减,再好的医生往往也无力回天。”中华医学会电生理起搏分会委员、鼓楼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徐伟告诉记者,“全国每年约有180万心脏病猝死病例,他们中有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的人死在家中或送往医院的途中,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人和‘第一目击者’不懂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

  对公众进行防范猝死诱因的科普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王旭东说,“一旦发现病人突然昏倒,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尽快让病人心脏恢复跳动,方法一是人工呼吸加心脏外按压,二是用除颤仪电击病人胸部,而不是扶病人或驻足观望,这一点至关重要。”

  “美国人之所以能在‘9·11’事件中处乱不惊,与其日常获得的救援理念、知识、技能和救援训练、演习等关系密切。”据徐伟介绍,“他们非常强调‘第一目击者’的概念。我曾在休斯敦的一家餐馆里遇到一位客人突然倒下,现场‘第一目击者’——服务员马上拨通911,救护车在4分钟后赶到。在这4分钟里,服务员立即对其实施心肺复苏的基础急救,这为随后的抢救奠定了成功基础。”

  “欧美等西方国家4个人中就有一位接受过急救培训,我国这个比例却非常低,100多个人中也就1个。”王旭东说,国内绝大多数公共场所也没有配备心肺复苏仪、担架等设备,即使有也不一定有人会用。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党办主任告诉记者,学校去年成立的家庭急救社团曾对南京2500名市民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的被调查者在医学急救方面的基本知识几乎为零。

  作为一个专业救助机构,江苏省红十字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救护培训,而且已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急救培训师资队伍,并编写了培训手册和教材,但到目前为止,每年主动报名培训的不足百人。

  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严晓明告诉记者,相对于国内一些单位的漠视,欧美一些国家在南京投资的企业却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经常有一些外资公司专门邀请他们给员工做类似的急救培训。“也有少数国内的企业很积极,员工却不买账。单位给300名员工报名培训,但实际上来的才不过50名。一问原因,都说忙!忙能忙过生命自救吗?”

  “表面看是公众的急救知识欠缺,背后值得反思的是预防文化的缺乏:社会往往认为救人是医生的事情,以为自己能做的就是及时向急救中心求救。”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兼职副教授胡晓翔十分感慨,“同样是‘逃生知识’,日本小学生训练有素,家家都有应急包,而我国家庭地震急救包的拥有率仅为9%。”

  “首先应将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如教师、警察、出租车司机、公交司机、导游等具备应有的急救常识培训纳入行业准入条件。”徐伟建议,“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商场、电影院、机场等公共场所都要配备除颤仪等设备,警察、服务员等公共场所人员必须通过急救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他们必须持有心肺复苏技能(CPR)证书,一旦顾客出现状况,能保证其在第一现场就能得到有效救治。”

  “学校应把急救自救知识列入教科书。”南京长江路小学副校长沈珠振说,急救培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已经较为普及,在社区、学校都能受到普及培训,美国的重要城市中约有80%的成年市民至少掌握一项自救互救技能,如人工呼吸、心外按压、包扎、止血等。美国、日本等国将其列入了常规教学内容。孩子在小学阶段就会被教授简单的急救常识;进入初中以后,学校会进行系统的急救教育;到了高中时期,学生便已具备基本的心肺复苏、身体创伤、常见突发疾病等急救素质。

  “仅仅靠红十字会的培训远远不够。”严晓明认为,政府该把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以及急救设施、急救人员向下延伸,向社区、向社会普及。

延伸阅读:

上一篇:爱爱医医学论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