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全科医师规培

  2010年,我开始在一家级甲等教学医院参加全科住院医师规培,期间兢兢业业努力学习,掌握各科大量疾病的诊治规范和临床实用操作,多次挽救病人于生死之间,还通过无数次考试取得了心仪已久的某著名医学院校的硕士学位+学历,三年轮转期间临床和学识可谓收获颇丰,是同学中公认最热爱临床工作的。

  2013年我毕业离开基地时,通过面试收获了不止一家三甲医院的青睐。可是最后,因为规培合格证专业所限,我只能来一家社区医院。那时我很伤心,但并不气馁,我想全科作为新兴专科,可以在未来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大半年工作下来,我发现社区全科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真是不想干了。

  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这场闹剧--今年我市搞的一个针对全市社区非中医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的培训。

  今年,我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下发了一个通知,要开展社区非中医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我市现有第一执业地点注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类别医师,公共卫生类别医师(不包括退休返聘),以及郊区县村卫生室乡村医生。

  培训内容:进行分批次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主要是中医药理论概述,基层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中医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在常见病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常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中成药的应用知识等。

  培训目的:使3年后能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应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非中医类别医师,不低于在岗提供服务同类人员的95%,中医药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覆盖率和使用率达到100%。

  后续考试:社区医生学习完毕后,需要统一考试,然后获得由我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颁发的合格证明,并由我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其相应的继续教育学分。

  培训评估:本市对此事看得很重,市卫生计生委、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负责培训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对培训工作进行总体评估,并将各区县培训情况纳入对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范围。

  要求各区县卫生局(卫生计生委)将此培训作为推进各区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措施,确定专人负责培训对象的报名组织,并将培训参与情况、培训后中医药服务开展情况纳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

  完成这些之后,参与培训计划的单位要发挥培训合格学员的作用,鼓励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中医药适宜技术,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基层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用某位老师的话说:“国家这次至少拨款1700万投入这个项目的师资和硬件软件准备工作。”

  目前那位医生被通知授课安排在2014年4月18日到9月26日之间所有的周五下午和周六上午(5月24日-6月6日学员可以通过网络课件自学,不安排集中学习)。上课需要电子签到,签到比例不足者将没有参加最后考试的资格,考试不及格者亦需要付钱参加补考方能结束学习。

  以上就是关于这场培训的介绍。不知道看到这里的读者会怎么想?很美妙的构想?祖国医学在社区基层广泛铺开?我想很多有点脑子的医生会觉得这就是一场彻底的闹剧,一场毫无意义的闹剧。

  众所周知,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大体分为临床和公卫两块,而临床又可分为西医内外科及全科、康复医学科等专科,中医则有内科或中医全科、中医康复科。

  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一)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本次所谓的培训所针对的全体医师都是非中医类别,如何让这些在执业证和资格证上都没有一个“中医”字样,即没有中医科专科资质的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跨专科行医而不违法,似乎成了许多人无法接受的难题。

  目前一些医疗机构中确实存在擅长利用中医学知识参与诊疗工作的医师,但他们利用中医学参与诊治的过程中多半是以请中医科会诊(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以及转换中药处方)的形式来合法完成。而本次所谓的培训计划目的是--直接让基层医疗机构这批无中医资质的医师,在自己的资格证和执业证没有对应修改的前提下、仅仅是靠拿到的那个所谓“由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颁发的合格证明”这样一个法律地位很含糊的证明,来扩大自己的执业范围。

  而我们看看目前的执业医师法,并没有规定地方颁发的证明可以让医师在不对自己资格证执业证进行变更的前提下、扩大执业范围的条文。

  第一,公卫医师在日常工作中不参与直接诊治病人,临床水平无法与常年浸泡于病人中的临床类别医师相提并论,平素也基本不针对具体病人开具药物处方,临床操作技能更是训练极少,这怎么保证经过学习后他们能够在诊疗工作中对病人采取科学而安全的中医药服务呢?

  第二,西医出身的临床类别医师在这个问题上一样也好不到哪里去。中医独立于西医有着自己的一套系统化的理论和哲学基础,更有复杂之极的中药药学理论,这同西医类别医师自进入学校以来学到的内容是无法迅速融会贯通的。

  笔者认识的许多2010年起就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青年医师,全部是西医专科出身,在日常工作中根本就没有中医科轮转经历,对于中医药的应用也就局限于“手术切口予以皮硝外敷可以帮助消肿”、“苦参素静滴对于寻常性银屑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有荟萃分析证明针灸镇痛效果基本类似于安慰剂”这样的层面上。

  让这样一批医师仅仅用半年时间,通过每周2次共6个学时的课程,就达到能够熟练应用中医药知识来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很多中医治疗手段需要反复实践操作训练方能开展,这短暂的课程能够让成百上千的全科医生都掌握一手有效的推拿针灸和拔罐操作能力?相信只要病人不是疯子,一般都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去试验这样的“服务”吧?哪怕它再廉价。

  我在某区参加第一堂课程时拍了一张照片,图中可见授课设备很先进,好像全市多个区都在同步利用网络设备进行授课。我想说,中医学是个极其讲究经验和体会的专科,单单通过这种单方面满堂灌而毫无交流的授课,究竟能给医师学员们提供怎样的帮助?

  而且大家都认为这“完全可以把所有课程都放网上让医生自学”, 课程设计者搞这种集中授课模式,难道是认为我们平时都很闲、周末都不用值班、也不用休息的?

  我不明白,今年到现在国外临床指南更新了不止一部两部,心脏的神经的内分泌的都有,很多都涉及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何上面不就此好好组织学习,单位倒通知我来学这个乱七八糟没用东西,我是真不知道他们到底还想不想搞好全科了。

  当初一起轮转的全科的同学回了外地老家,仗着学位学历在手,三甲二甲都能进,凭什么我学得更好、却因为是本地人就非得呆在这种只配药不看病的地方,完了还学这没用的东西来浪费时间?

  我现在的想法是考博换专科,起码导师这块我还有点眉目。最近我市开展全科教育的领头羊X山医院的老师,来我们这里上课时也表示“如果有好一点的路子还是走走看吧,实在没有的话,这头再烂也还有个基本保障,当然业务是肯定不行了”。所以,“不务正业”是大部分这次参与培训课程的医师共同的感受。

  最后,我想再次表态:就目前来看,在我们这批规培过的青年医师眼中,这就是场闹剧,毫无价值可言,我们的临床能力也不会因此得到丝毫提高。

  如果非要说它有意义,那就是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去迎合一个关于95%和100%的数字崇拜,以及一些对“廉价”上瘾的人的迷信。当年热切欢迎我们学习全科的三甲医院教学部门主管老师,一定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画面。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考住院医生规培的题型及内容是什么?

下一篇:国家卫健委重磅发布关于规培制度有了这些变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