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研报:脊柱微创龙头毛利近70%净利回归20%业绩增速可期

  脱水研报:脊柱微创龙头毛利近70%净利回归20%业绩增速可期!一季度椎体成形和射频消融等骨科业务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预计后续仍将持续恢复。从脊柱微创龙头向大骨科器械拓展,长期成长方向清晰。

  ◆从脊柱微创龙头向大骨科器械拓展,长期成长方向清晰,商誉减值影响2020年表观业绩,21Q1收入有所恢复。

  ◆该公司为脊柱微创龙头,毛利率为70%,净利率回归20%,椎体成形和射频消融等骨科业务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预计后续仍将持续恢复。

  据ORTHOWORLD数据,2017年骨科医疗器械约为512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3.6%的增速扩增至2023年的610亿美元,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的9%,其中骨科植入物作为植入人体内取代或辅助治疗受损伤骨骼的一次性使用耗材,约占骨科市场的75%以上。

  目前欧美等骨科植入耗材市场已经趋于成熟,保持约2%的自然增长,而我国骨科植入耗材由于起步晚、医师数量限制、国内供应商不足等原因,早期发展缓慢。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病患年轻化、生活水平提升、医师数目补充等,我国骨科行业增速大幅提升。

  2017年我国颈部痛和下背痛造成的寿命年损失(YLD)数近1600万人年。骨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根据《2005-2017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2017年我国伤残所致YLD达15249.1万人年,导致YLD最多的疾病为颈部疼痛、抑郁症、其他原因听力损失、下背痛等,其中颈部痛和下背痛YLD数为875.8、718.4万人年,占总YLD数的比重为5.7%、4.7%,相比2005年,下背痛YLD顺位有所提高,远期来看腰背痛、颈痛将使个人付出沉重的代价。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患病率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5亿,预计2035年将超过4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剧,骨折、脊柱侧弯、颈椎病、关节炎、关节肿瘤等疾病的患病率急剧上升,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65岁以上人群的两周患病率较25-34岁年龄段的人群高56.5个百分点。

  骨科职业医师队伍持续扩充。医用骨科耗材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临床医生数量和执业技能的提升。

  受手术技术限制,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关手术主要在三级医院开展,因而患者往往面临着较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压力,随着基层医院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医生数量及执业能力的提升,目前二级及以下医院能够从事骨科手术的医生资源逐渐增加。

  2010-2018年,我国骨科医院的执业医师(包括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从8241人增加到15848人,复合增速为8.52%。

  1、我国骨科植入物原材料不断丰富,除传统的不锈钢材质外,钴铬钼、钛合金、PEEK、新涂层材料等不断推陈出新,骨科植入物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适用性逐步提升;

  2、骨科器械加工工艺逐渐成熟,高精密加工设备和生产模具的使用日趋频繁,例如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方式是向缺损部位植入不同材质的内植物或假体,但不同人群差异和损伤大小不同,传统植入物很难与损伤部位完全匹配,3D打印技术的增塑制造完美解决这一问题,并减少了原材料的损耗。

  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各类运动损伤比例也正快速提升。以跑步为例,其潜在引起的运动损伤可达15种左右,尤其是长跑可能带来的半月板损坏,严重者需进行膝关节置换等相关手术。

  20世纪80年代我国颈椎病患病高发年龄为55岁,而2015年,这一年龄下降到了39岁。同时,30岁以下的颈椎病患者增加显著,从1996的26%提升至2016年的37%。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05年到2018年,我国骨科医院入院人数从23.56万人增加到144.78万人,骨科医院住院病人手术人次从12.41万增加到63.28万人,2005-2018年的复合增速分别达到14.99%、13.35%,我国骨科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2013年至2018年,按收入计算,我国骨科植入耗材市场规模由117亿元增长至262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7.50%,预计将以14.19%的增速扩增至2023年的509亿元。

延伸阅读:

标签:助理医师

上一篇: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