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40岁,因SLE口服皮质激素近2年,发热2周伴咳嗽,痰中少量带血,查肺无异常体征,胸片右肺中野多发片状结节状影伴空洞,血沉45mmh,PPD51U(-)。诊断首先考虑( )。

  女性,40岁,因SLE口服皮质激素近2年,发热2周伴咳嗽,痰中少量带血,查肺无异常体征,胸片右肺中野多发片状结节状影伴空洞,血沉45mmh,PPD51U(-)。诊断首先考虑(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2:结核菌感染和肺结核的发生发展;
1.原发型肺结核
(1)流行病:多见于儿童和边远山区、农村初次入城的,为结核菌初次感染在肺内发生病变。
(2)病变特点:多数患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类似感冒症状。病变多位于上叶底部、中叶或下叶上部,引起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并均可发生干酪性坏死。原发病灶绝大多数较快自行吸收,不留痕迹或仅为细小钙化灶,肺内淋巴结偶可久治不愈,蔓延至纵隔淋巴结。尚有少量结核菌进入血循环,播散到身体各脏器,也可局限于肺尖、骨、肝、肾、脑等部位,成为日后复发的根源。
(3)X线检查:有两种所见,典型者由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与局部淋巴结炎性肿大构成之哑铃样影像,称为原发综合征;更常见的是排泄发病灶吸收后遗留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来源:儿童多来源于原发性肺结核;则多为肺及肺外结核。
(2)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是结核菌一次大量经血行播散至肺。表现为起病急,发热等毒血症状重,常伴结核性脑膜炎与脾大,X线检查表现为粟粒样病灶,等大、均匀弥散分布于两肺。
(3)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机体免疫力较高,少量结核菌分批入血播散至肺。表现为发病缓慢,常无明显发热等毒血症症状,X线表示两肺上中部对称分布大小不均新旧密度不等的病灶。
3.浸润型肺结核:为与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类型。
(1)感染途径:主要是内源染,即原发染经血行播散至肺潜伏下来的结核菌当机免疫力低下时,重新繁殖所致。其次为外源染和原发性肺结核之原发灶直接进展。临床反应视其病灶范围及机体反应性而定。
(2)X线检查:正位胸片病灶多在锁骨上下。病灶性质多样性:可见浸润渗出性病灶(云雾状、密度较低、边缘模糊)、干酪性病灶(密度较高、浓淡不均)、纤维硬结病灶(斑点、条索、结节状、密度高,边界清晰)和空洞(环形透光区),播散病灶。常以一种为主,或多种性质病灶混合存在。
干酪性肺炎:干酪坏死灶呈分布,其时病情急性进展,高热等毒血症状显著。
结核球:干酪坏死灶被纤维包裹,或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洞内干酪物干涸浓缩形成。
空洞状态:干酪慢性空洞见于干酪性肺炎,洞周为干酪坏死物、无壁;厚壁洞,见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净化空洞系经有效合理化疗,结核菌已被消灭,痰菌阴性连续一年以上,但空洞仍在,故亦称空洞愈合。
(3)转归:经过合理化疗向好的方向转变,病灶可吸收消散;细小干酪病灶被纤维包裹,失水干燥→钙化、结节、纤维条索;空洞缩小,闭合或达到空洞愈合。
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慢纤洞型肺结核)
(1)原因:浸润型肺结核、亚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等未及时发现或治疗不当,空洞长期不愈,壁增厚,出现广泛纤维化;且随机体免疫力高低起伏,病变吸收、修补与恶化、进展反复交替发生,并沿支气管播散至对侧与同侧肺下野。
(2)X线检查:见有厚壁空洞,肺纤维化(肺组织纤维收缩,肺门上提,肺垂柳状,纵隔移位与胸膜肥厚)与支气管播散病灶。并发症:常有慢性支气管炎、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代偿性肺气肿、慢性肺心病与反复肺内感染。如肺组织广泛,大量纤维化,致肺叶或全肺收缩,功能几近,则称毁损肺。
(3)流行病学意义:是结核病菌重要的社会传染源。
 

延伸阅读:

标签:考点解析

上一篇:下列( )不是HLA抗原的功能。

下一篇:患者18岁之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落后于同龄正群,社会适应不良(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