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小儿,突起腹泻,大便每日10多次,粘液状,带脓血,伴恶心、、高热和腹痛。查体:T39.5℃,极差,意识模糊,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面色苍灰,前囱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

  1岁半小儿,突起腹泻,大便每日10多次,粘液状,带脓血,伴恶心、、高热和腹痛。查体:T39.5℃,极差,意识模糊,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面色苍灰,前囱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9:小儿腹泻病的治疗;
小儿腹泻的病的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急性腹泻的治疗
(1)饮食疗法
腹泻时和吸收减少,而营养需要量增加(肠粘膜损伤的恢复,发热时代谢旺盛,性肠炎丢失蛋白等),如饮食过严或禁食过久常造成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以致病情迁延不愈影响生长发育。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重量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但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时的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调整。有严重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以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衡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病毒性肠炎可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制代乳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奶粉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脱水往往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关键。
①口服补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液(WHO ORS)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轻度脱水口服液量约50~80ml/kg,中度脱水约80~100mg/kg,于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脱水纠正后,将余量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意口服。新生儿和有明显、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不宜采用口服补液。
②静脉输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严重的患儿。
1)第一天补液
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一般轻度脱水约为90~120ml/kg、中度脱水约为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为150~180ml/kg,对少数营养不良,心、肺、肾功能不全者等病儿尚应根据具体病情分别作较详细的计算;
溶液种类:溶液中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比例应根据脱水性质(等渗、低渗、高渗)分别选用,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脱水处理;
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对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快速扩容;累积损失量(扣除扩容液量)一般在8~12小时内补完,约每小时8~10ml/kg;脱水纠正后,补充生理和异常的损失量时速度宜减慢,于12~16小时内补完,约每小时5ml/kg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
纠正酸中毒:因输入的混合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输液后循环和肾功能改善,酸中毒可随即纠正;对重度酸中毒可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血气测定结果,另加碱性液(如碳酸氢钠)纠正;
纠正低钾、低钙、低镁:见尿后应及时补钾,按每日3~4mmol/kg(相当于氯化钾200~300mg/kg),缺钾症状明显者可增至4~6mmol/kg(相当于氯化钾300~450mg/kg)。轻度脱水可分次口服;中、重度脱水可予静滴。氯化钾静滴浓度不得超过0.3(40mmol/L)。补钾一般持续4~6天,严重缺钾教师应适当延长;出现低钙症状时可用10%的葡萄糖酸钙加葡萄糖稀释后静注;低镁者用25%硫酸镁按每次0.1ml/kg深部肌肉注射,每6小时一次,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2)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1天补液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已基本纠正,主要是补充生理的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防止发生新的累积损失),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若腹泻仍频或口服液量不足,仍需静脉补液。补液量需根据吐泻和情况估算。一般生理需要量按每日60~80ml/kg,用1/5张含钠液补充。异常继续损失量是丢失多少补充多少,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将两部分加在一起于12~24小时内均匀静滴。
(3)药物治疗
①控制感染:
1)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应合理使用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制剂和粘膜剂。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是对新生儿、幼婴、衰弱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和重症患儿亦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
2)粘液、脓血便患者多为性细菌感染,应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菌所致感染常选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等。金葡萄球菌肠炎、假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应立即停用原使用的抗生素,根据症状可选用霉素、新青霉素、利福平、甲硝唑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②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病原菌定植和,有利于控制腹泻。常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制剂。
③肠粘膜剂:有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粘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病原微生物的,如蒙脱石粉。
2.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治疗
因迁延性、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其他并发症,病情较为复杂,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1)积极寻找引起病程迁延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切忌抗生素,避免肠道菌群失调。
(2)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营养治疗
此类病儿多有营养障碍,继续喂养()是必要的治疗措施,禁食对机体有害。
(4)药物治疗
①抗菌药物应慎用,仅用于分离出病原的感染患儿,并根据药物第三试验选用。
②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如锌、铁、烟酸、维生素A、B12、B1、C和叶酸等,有助于肠粘膜的修复。
③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和肠粘膜剂。
(5)中医辨证论治有良好疗效,并可配合推拿、捏脊、针灸和磁疗等。
 

延伸阅读:

标签:考点解析

上一篇:结核性脑膜炎典型的脑脊液改变是( )。

下一篇:疟疾,下列媒介与哪种疾病相关(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