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师提出的根本性医德要求是( )。

  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师提出的根本性医德要求是(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5:医学模式转变的伦理意义;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
医学模式是人们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是医学临床实践活动和医学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医学模式来源于医学实践,是对医学实践的反映和理论概括。迄今为止,存在过三种典型的医学模式:古代朴素的整体医学模式、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年,美国的医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认为,导致疾病的原因是生物、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因此,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寻找对抗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近年来,这一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不仅反映着医学技术进步,而且标志着医学进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人的尊重。生物医学模式重视的是人的生物状态,病人只要活着,只要有呼吸、有心跳,即使是低质量地活着,医务人员也应该救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人的生物状态,而且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状态。人区别于狭义的动物,就在于能够以社会的方式,只有具有社会价值的生命才是真正的人的生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和社会结合上理解人的生命,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寻找疾病现象的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是对人的尊重。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师职业的要求
(1)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
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放弃以往的对医学性质的狭义界定,重新认识医学的价值;要求工程师更加关注处于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生物、社会双重属性的病人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文方面的要求,要求医务人员从生物、心理、社会不同角度,系统完整地认识健康和疾病,从生理与心理、生物与社会、机体与等因素的有机结合上为病人提供服务,这些要求对医务人员的传统思想、习惯和医务人员的传统的知识结构都是一个挑战。
(2)改变传统的医德观念
新的医学模式下,传统的医德观念受到冲击。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德观念的核心是义务论和生命神圣论,是否有利于病人成为衡量医务人员行为的唯一标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的义务论扩展为公益论,对生命的看法也由单纯的生物神圣论转向生命神圣与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相统一的理论。医学不仅要为病人服务,而且要为正,特别是为妇女、儿童、老人提供保健服务;医生不仅要为单个病人负责,而且要为整个社会负责;医疗机构不仅要在技术方面,而且还要在社会和方面体现医学和医务人员的作用。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及时转变观念,在判断和衡量医疗行为的价值时,不仅考虑是否有利于病人,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医学的发展,有利于后代,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建立全新的医德观念和医德评价标准。
 

延伸阅读:

标签:考点解析

上一篇:1岁男孩,阵发性痉挛性咳嗽20余日,出生时接种卡介苗,1:2000OT试验硬结直径mm,胸片右肺门淋巴结增大,诊断为( )。

下一篇:右肘外侧痛2个月,用力握拳或拧毛巾时疼痛加重,右肘外侧局限性压痛,Mills 征阳性,其诊断是(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