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的编制

  正社会适应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主动地顺应环境、调控自我或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平衡的动态关系,是个体心理-社会生存状态的综合体现。本研究根据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领域-功能二维理论模型,从自我、人际、行为和环境适应四个内容领域,以及积极适应、消极适应两种功能状态出发,编制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评估问卷。

  李微;;心理健康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7期

  邵彩玲;李佳;;农村籍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困境与对策[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古丽巴哈尔·卡德尔;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努尔曼古丽;;维吾尔族医学生学校适应与家庭社会支持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王庆雨;刘艳雪;张宇飞;陈晋;;对服刑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以陕西回归研究会儿童村为例[J];学理论;2011年20期

  余小鸣;;关注留守和流动儿童生理和心理社会适应的脆弱性[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7期

  梁宗保;孙铃;张光珍;陈会昌;张萍;;父亲情绪表达与儿童社会适应:气质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刘卓娅;余毅震;张萍;孟仙;;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与攻击性行为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余益兵;邹泓;;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的特征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以我国六城市调查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史博强;李文学;高强;;新课程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发展的高原现象探析[J];大家;2011年14期

  张中伟;;探究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李月云;;自我意识形成“四部曲”[J];新课程(中);2011年05期

  林甲针;;高二学生性心理健康的调查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2期

  杨桥;;谈新课标下的足球课向足球类课的转变[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游旭群;;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一部佳作——读《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有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来河;;影响你成才的八大心理障碍[J];干部人事月报;2001年12期

  余益兵;邹泓;周晖;侯娟;;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刘永明;贾林祥;;社会情绪发展及其调控对社会适应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邹泓;张文新;;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的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周晖;邹泓;张冲;许志星;;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李春霞;周晖;李峰;苏岚颖;;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友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曾荣;邹泓;;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刘艳;邹泓;王莉;;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顼红雨;胡文东;文治洪;;退伍军人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李戎梅;王家强;张卫;;澳门青少年社会适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李晓巍;邹泓;张文娟;王莉;;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宁丽;社会环境与遗传交互作用对不同程度心理应激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陈亚辉;80后来沪务工青年社会适应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邓玉平;职业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卢月娥;听觉障碍中学生社会适应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何文广;青少年亲子冲突处理策略与其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焦蒲;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李琪;上海市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彭定萍;关于藏区牧民定居中社会适应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余小芳;性别角色的鉴定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记者 胡珉琦;34条指引教你做健康北京人[N];北京科技报;2011年

  本期调查执行:周明宝指导老师:王小章(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毕业一年,你们还顺吗?[N];浙江日报;2005年

  书评人 葛勇;没有疾病不能代表孩子健康[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郑金波;实施干部健康系统工程促进干部队伍建设[N];黔西南日报;2009年

  记者 潘华虹;逾两成流动儿童与父母沟通有困难[N];中国人口报;2007年

延伸阅读:

上一篇:青少年社会适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