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伤寒( )。

  肠伤寒(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可分为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和慢性细菌性痢疾。
1.病理变化
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主要发生于大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重。病变初期表现为急性粘液卡他性炎,随后大量纤维素渗出,与坏死的粘膜组织、中性粒细胞等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假膜性炎)。假膜脱落后形成表浅、大小不等的地图状溃疡。愈合后很少形成肠狭窄。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肠道病理变化表现为卡他性肠炎或滤泡性肠炎。虽然肠道病理变化较轻,但常于发病后数小时内发生中毒性休克和呼吸衰竭。
慢性细菌性痢疾由急性细菌性痢疾迁延而来。肠道病理变化表现为新老病变相互混杂。
2.临床病理联系
(1)毒血症: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和末梢血白细胞增多。
(2)腹痛和腹泻:与炎症渗出和病变肠管蠕动增强有关。
(3)里急后重和排便次数增多:与直肠壁受炎症刺激有关。
(4)中毒性休克:严重的毒血症引起,多发生于2~7岁的小儿,多由福氏或宋氏痢疾杆菌引起。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变特征是单核细胞系统增生,以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
1.病理变化
(1)肠道病理变化:病变主要累及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根据发病过程和病变特点分四期,每期持续时间为一周。
髓样肿胀期: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隆起于粘膜表面,色灰红,质软、似脑沟回,集合淋巴小结病变最典型。镜下巨噬细胞增生明显,常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由伤寒细胞聚集成的结节称伤寒肉芽肿。
坏死期:髓样肿胀的淋巴组织中心和局部粘膜组织发生坏死。
溃疡期:由坏死组织脱落形成边缘隆起、底部不平、常深达粘膜下层的溃疡。坏死严重者溃疡可深达浆膜甚至引起穿孔,累及血管可出血。由集合淋巴小结病变所形成的溃疡其长轴与肠纵轴平行呈椭圆形,孤立淋巴小结病变所形成的溃疡为圆形。
愈合期:肉芽组织增生填补溃疡性缺损,并由边缘上皮再生覆盖。
(2)肠道外病理变化:由于毒血症和败血症,病人出现持续高热,中毒性心肌炎可引起相对缓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引起脾肿大,其他如皮肤玫瑰疹(血管炎)、腹育(腹直肌凝固性坏死)、肠道病变引起的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右下腹国压育等临床表现。粪便细菌培养在病程第二同起为阳性且逐渐增高,在第3~5周阳性率可达85%。若伤寒杆菌在患者胆囊内长期繁殖可成为慢性带菌者。
2.合并症
肠出血可发生失血性休克。肠穿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延伸阅读:

标签:考点解析

上一篇:关于产后出血的预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下一篇:女,23岁,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5.5×1012L,分类正常,血小板25×109尿常规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